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该书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网友讨论: 该书指出,2021年,中国旅游业正在加速形成新格局:旅游融入“十四五”综合发展布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安全健康发展,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整推进旅游坚韧复苏。
2022年,旅游业将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供求变化趋势,把握行业复苏的新形势和新契机。
该书还指出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往下看。
01
旅行社业务复苏仍有待时日
绿皮书撰稿人龙飞等指出,旅行社行业业务复苏仍有待时日,他从四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旅行社的业务现状。
★(一)业务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引发行业危机 2019年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次的40.57%,出境旅游营业收入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41.54%,出境业务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板块。单靠国内游业务很难支撑整个旅行社的营收体系,国内长线业务受旅游信心和疫情局部复发的影响也很难成为主营业务,仅靠周边游旅行社营收难以为继。 传统旅行社企业虽尝试多元化经营,但一直深耕旅游业务,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对其业务风险冲击巨大,短期内还无法适应市场变化。
★(二)旅行社行业服务与旅游休闲需求不相匹配 随着游客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互联网化,研学游、亲子游、非遗游等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 但旅行社提供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传统的观光产品、长线产品、大包价产品,对于周边游和本地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和资源整合深度不够,对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专业化能力不强,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与旅游休闲的需求不相匹配。 中高端消费者愿意为个性化服务买单,旅行社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走专业化道路上还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三)传统旅行社企业业务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此次疫情除严重冲击传统业务以外,也对旅行社业务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旅行社行业再也回不到过去,不能再靠信息不对称、批量组团、资源产品打包、赚取中间差价等原有的业务模式发展。 要构建旅行社未来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应认真思考如何应对消费升级下的旅游市场变化,创新经营思路,打造旅行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旅行社企业在旅游产业链条中的不可替代性。
★(四)核心资源不足、人才缺乏使得转型乏力 疫情放大了旅行社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矛盾,比如导游队伍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荣誉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执证导游中95%为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人数不足。 旅行社行业中高级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面对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新兴业务,没有与之匹配的人才储备,旅行社企业在新业务拓展和转型时深感人才问题掣肘、力不从心。 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旅游专业服务人才供给与不断丰富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旅行社发展的关键影响要素。
★(五)旅行社服务价值被价格竞争所忽视 由于旅游异地性的特点,游客在常住地以外的旅游中难免会有各种诉求和需要。旅行社的服务就是为异地旅游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旅行效率、提供品质化服务,带给客人安全感和愉悦感,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体会当地风土人情,感受人文服务和关怀。 长期以来,旅行社市场竞争一直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如何让服务回归本真价值,重塑旅行社的行业形象,让消费者愿意为服务买单,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144-14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3月)
02
2022年旅游业发展应把握复苏的新形势和新契机
绿皮书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冯珺指出,一方面,受世界疫情和宏观经济走势的起伏波动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将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特别关注如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供求变化趋势、发挥优势领域的带动和引领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宋瑞、冯珺同时指出,旅游行业主体应着力适应市场供求变化趋势,通过产品转型、提质、深耕更好地满足旅游这一美好生活需要和升级后的旅游消费需求;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落地推进,亲子游、研学旅行等旅游产品也呈现较此前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的目的为了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精彩推荐-
![]() |
Copyright © 2016-2021 www.qsnpt.com 青少年综合实践平台 三学行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60-9500 京ICP备2021001087号-1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