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政策法规

浙江全省大中小学全面开设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来源:杭州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703

       昨天(11月24日),“浙江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不同阶段学生劳动教育重点不同

      《意见》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劳动教育的重点。其中小学:注重学习参与日常生活劳动,主动分担家务,学会日常生活自理,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使学生养成卫生、劳动习惯,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初中: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学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兼顾校内外劳动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等。


        2022年秋季开学前

        推出日常生活劳动清单

      《意见》要求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推行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各地应围绕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其中小学、初中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实行家校联动评价,做到人人过关。鼓励探索推出日常生活劳动引导项目清单。各地要在2022年秋季开学前推出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全省大中小学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大中小学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每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1课时。要办好大中小学劳动周。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周宣传教育。落实好校园内日常劳动。大中小学生要做好教室、寝室的值日值勤、清扫保洁、收纳整理等日常劳动,自觉参与校园公共设施场所的卫生包干、绿化美化、垃圾分类等义务劳动和管理服务,让学生逐渐成为校园劳动的重要主体。


        学校配备劳动实践教室和基地

      《意见》要求多样化建设劳动实践教室。完善学校建设标准,至2025年,普通中小学均配建劳动实践教室。鼓励建设流动的劳动实践教室。因地制宜利用校内及学校周边场所建设开放式的劳动实践教室。多形式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到2025年,公布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300个,满足中小学多样化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需求。配备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建立满足需求、专兼结合并具备理论讲授、训练带教、实践指导能力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普通中小学在教师编制总量内按需要统筹安排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


         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意见》要求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学生掌握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为重点,通过平时表现评价、学期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客观记录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清单项目达成情况、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完成情况、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情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好评价结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在学校招生自主测试环节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评价。

Copyright © 2016-2021  www.qsnpt.com  青少年综合实践平台 三学行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60-9500
京ICP备20210010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588 技术支持:河南三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