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研学热背后,需要冷思考

来源:湖南日报|发布时间:2023-04-29|浏览次数:544

春意盎然,正是研学的好时候,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堂,来一场校外的体验实践活动。

从春游升级到研学,是近年来中小学新的课程改革。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然而在研学热中,不少学生、家长也反映,学校研学“流于形式”“价非所值”等,与他们的期望值相距甚远。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01

      走出课堂研学去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

如今的研学游也契合着古人的这种自我探索精神。

近日,长沙的一些学校趁着春暖花开,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或是体验渔樵耕读,或是组织团体活动增加团队协作能力。

•长郡滨江中学组织学生走进石燕湖公园和博士村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体验了划龙舟、丛林穿越、真人CS游戏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同学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突破自我的核心素养。

•明德华兴中学高中部学生进行了两天一晚的研学实践活动,体会农耕生活,同学们牵牛耕地、钓鱼撒网、编草鞋、学舞龙、探竹筏、了解无人植保机作业等。

此次研学活动贴近生活,扩宽视野,传承非遗文化,体验农耕科技。

参加了研学的张同学说,好玩,也长了见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家长认为,研学活动放松了孩子的心情,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很有意义。


02

        研学旅行频遭吐槽


“研学旅行7天,费用近2000元,时间长、费用贵,这样的研学真有点接受不了”,株洲市健坤潇湘高级中学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株洲市健坤潇湘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3月13日赴张家界等地研学旅行,之前学校发通知:“新高考评价体系按照‘两依据一参考’(一参考是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评价,所有学生每学年需要参加一次研学旅行用于综合素质评价,并直接与学分挂钩。”

研学地点是张家界、乌龙山、里耶等地,时间为5天,费用1950元。

不少家长觉得费用太高,引发投诉。 

株洲市渌口区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株洲市对于中小学研学是有规定的,但一天的费用不能超过250元。

接到家长的反映后,教育局下达督办通知,学校将时间从5天改成了7天,费用不变。

该负责人认为,一般学校进行两三天的研学比较合适。

株洲市还有一学生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学生进行三天两晚研学活动,研学地点为株洲工业园以及茶陵红色文化基地等,研学合作公司收费740元。

就在附近活动也要这么多钱,家长们直呼“太贵”。

研学本来应是一种自愿行动,可是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打着自愿的口号,实施的却是强制行为,也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极大不满。

“我小孩以前去过张家界,这次研学开始是不愿意去的,虽说是自愿原则,但是如果有不愿意去的学生,老师就做思想工作,然后要学生多次打电话给家长,迫使家长就范。感觉学校是利用研学做幌子来敛财。”一位家长投诉说。 

长沙一所中学学生反映,最近学校组织研学,发的通知是自愿参加,而且是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去,学校在周六研学当天临时发通知,要求不参加的学生去学校上课。

学生们认为这是校方在惩罚他们。


03

      研学市场亟待规范


真正的研学应该做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于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这是不少家长对研学的期盼和呼吁。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可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作为新兴事物,研学旅行仿佛是一个大蛋糕,很多机构都一哄而上,但到底该如何做,还基本处于一个摸索阶段。

目前,研学市场并不成熟,由旅行社为主开发的研学课程“只游不学”或者简单把游和学捆绑在一起的现象十分普遍。 

溆浦县一学校家长反映,学校组织去安江农校研学,学校的学生90%都是农村孩子,再去农校看一些农作物生长不知道意义何在?

而且费用488元,很多家长都不愿意交这个钱。

“去了也就跟旅游一样,感觉价不所值。”一位有孩子刚从景区研学回来的家长说,“研学的侧重点应该让孩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建立团结协作等集体意识。”

面对研学热,家长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完善监管机制,让研学真正价有所值。


04

            在精心设计中体现研学的魅力


研学“热”了,但背后的“冷”思考不可少。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研学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目前一些学校和机构因缺乏对研究活动的理解和规划,缺乏专业的研学设计,难以对学生提供真正的教育价值,仅仅是作为一种应付手段来完成,研学也仅仅停留在去景点参观游玩的层次上。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何让学生在领略到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也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也只有这样的研学才有魅力。

研学倡导让学生“边行边学”,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增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因此,研学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有限的时空,挖掘更多的活动资源,设计集趣味性、合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游中学、学中思。

文章来源于湖南日报, 作者田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END

        --精彩推荐--
6名学生乘坐游船出海游玩时致2名学生溺亡,研学安全仍需高度重视
事关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教育局重要通知!
研学是什么?研学到底想培养人的什么能力呢?
政府发文鼓励大中专院校、社会组织、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旅行社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Copyright © 2016-2021  www.qsnpt.com  青少年综合实践平台 三学行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60-9500
京ICP备20210010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588 技术支持:河南三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