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一个研学基地疫情期间逆势火爆:职业启蒙教育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来源:国务院相关文件、福建读行学堂|发布时间:2021-11-19|浏览次数:1157

        “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如此强调。



-01-

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


      《意见》指出,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


       如何对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职业体验类研学实践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02-

职业体验类研学


       参加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是通过眼睛“看”、通过耳朵“听”,想要有更直观和深入的印象,还需要学生通过“演绎”来亲身体验。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伴随着学生交往边际的延展和认识的深化,“职业”这一联系个人与社会的纽带,逐渐在学生心中变得具体。


       这一时期正是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化水平提高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职业变迁提档加速的今天,必要性是多方面的。



-03-

小记者职业体验


       福州广电研学基地是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7月申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功以来,疫情下的3个月,这里的研学实践活动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该基地占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为各年龄段(幼、小、中、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前,福州广电研学基地(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特别推出“你好,电视台”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电视台,亲身体验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将身边发生的事传播给更多人的实践。


     (1)课程目标

       孩子们走进福州电视台的经典场景及建筑中,探秘台里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以及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完成心中的电视台作品的创作。

通过体验新闻采访、新闻发布会,了解新闻工作的职责与分工,体验新闻媒体人的职业生活,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课程亮点


       a.看移动视界装甲
       跟着老师走进福州电视台,参观台标广场,打卡地标性建筑台标,看世界的眼睛,了解移动视界装甲,这部在东京奥运会上,让全中国人骄傲的转播车,追溯这座城市的电视台文化记忆~


       b.探秘新闻直播间
       福州广播电视台的高清新闻演播室,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王牌节目《新闻110》每天晚上直播时,所使用的高清新闻演播室。孩子们将跟着老师走进新闻110的直播现场,探究新闻节目的录播流程,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在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直播间穿梭而过,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c.广电科普展示

       孩子们将会创作一台独一无二的我心中的广电“FZTV”土电视,在光线与色彩、线条与构图中,遇见电视的前世今生,遇见美。


       d.小记者初体验

       火灾现场的警报声响起,消防官兵接到火警后赶到第一现场,身为小记者的学生,将如何分组采访,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布时事新闻给到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师资方面,福州广电研学基地采用电视台的主持人、编导、摄像等专业人员为学生们作具体职业讲解;通过输送教师到亲子猫参加研学旅行指导培训,研学指导教师培训从人才制度上保障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消防员、交警、厨师、工程师等职业都是市面上常见的职业体验类研学实践。职业体验类研学实践还可以与劳动教育深度结合,让学生在农事体验中同时获得研学和劳动实践分别带给学生成长。

 

       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沉浸其中,并有所感的活动才是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如何做好职业体验类研学实践活动,还需要研学指导教师、讲解员、基地/营地/场馆负责人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从各自的角度去改善、提升、丰富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呈现给学生更为深远、更有意义的职业体验类研学实践。


声明:资料来源:国务院相关文件、福建读行学堂,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1  www.qsnpt.com  青少年综合实践平台 三学行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60-9500
京ICP备20210010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588 技术支持:河南三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