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精彩回顾

“十四五”:建设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0个中小学研学实践基(营)地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1-11-09|浏览次数:758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每所学校建设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在全区建设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00所劳动教育示范校,新建120个自治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营)地”。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印发的《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21〕35号)中做如此表述。


《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01-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好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推动实施大中小学劳动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职业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开展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将学生劳动参与情况、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组织开展“大国工匠”、“广西工匠”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推广一批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


-02-

健全家庭学校社会

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免费向学生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

 

探索推动中小学在学生社会实践、特长培养、研学旅行等方面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新时代立德树人计划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每所学校建设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在全区建设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00所劳动教育示范校,新建120个自治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营)地


-03-

推进民族教育提升发展

 

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联动机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整合,创建100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和一批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


-04-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开放合作

 

深化人文交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力量,扩大中外青少年学生间的交流规模,增加交流频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青少年海外研学旅行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印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中对“劳动教育”与“研学”做如下表述↓↓↓


《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01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计划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建20个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

 

3. 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推广一批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新增80个自治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配合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妇联)


02

实施教育开放合作提升计划


4. 深化人文交流工作。

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青少年海外研学旅行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配合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大数据发展局、外事办)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1  www.qsnpt.com  青少年综合实践平台 三学行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60-9500
京ICP备20210010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588 技术支持:河南三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